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市场波动、疫病防控、资源约束等多重挑战,推动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如何稳产能、提效益、防风险、促转型,成为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时代命题。
在此背景下,2025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于11月2日至3日在广东云浮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行稳聚共识 经验同分享 创新谋发展”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及产业链各方代表,共同探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向,分享新模式、新经验、新技术,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沙玉圣主持开幕以及上午报告环节。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生猪产能恢复后,规模化养殖率超70%,但产能过剩、消费低迷致行业亏损,“内卷”影响产业发展。他强调,需落实农业农村部产能调控要求,走高质量发展路。并建议:政府应干预无序内卷,避免品质下降;企业可通过创新、节粮减耗降本提质;大企业应带头控产能,中小企业不逆势扩张。本次由中国畜牧业协会联合温氏等主办的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以“行稳聚共识,经验同分享,创新谋发展”为主题,也必将为产业稳健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棕会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广东作为生猪种业、产业及消费大省,规模化养殖率超83%,吸引全国前10强生猪企业深度布局,构建了完整产业链。他表示,广东将聚焦五大重点:筑牢稳产保供根基,完善产能调控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培育粤系种猪品牌;推广“政民企村户”模式,深化联农带农;践行绿色发展,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媒体+”赋能,培育“粤字号”品牌。未来,广东将以开放姿态携手各方,推动生猪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为全国产业发展贡献广东智慧。
中共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荣春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云浮作为生态与农业大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超90%,培育了温氏股份等龙头企业,聚集6家养殖龙头,拥有多项领先科研平台与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他表示,云浮将以大会为契机,深化“政民企村户”共建模式,从加强产业合作、协同创新、国际布局三方面发力,打造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科创策源地与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市委市政府也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要素与服务保障,诚邀各界扎根云浮,共推畜禽产品走向全国与世界。
主旨报告:
生猪高质量发展 行稳致远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作《我国猪业“十四五”辉煌成就及“十五五”猪业趋势展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全面解读了猪产业发展现状与十五五趋势。他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猪产业成效突出,产能快速恢复,2024年猪肉产量达5706万吨,较2020年增长38.7%;产业素质显著提升,规模养殖率达70.7%,头部企业带动作用凸显,生物安全、生产效率、绿色转型均取得进展;产能调控机制基本建立,猪价波动幅度大幅收窄。同时,产业仍面临外部需求不足、进口压力增大,以及内部发展方式固化、生产效率待提升等挑战。十五五时期,产业需聚焦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农业发展,持续提升养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节粮增效与疫病防控,健全政策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确保猪肉稳定安全供给。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三级调研员林湛椰作《生猪产能综合调控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生猪产业历经六轮“猪周期”,价格波动影响产业与民生,为此构建了以能繁母猪存栏为核心的调控机制。自调控实施以来,猪价月度最大价差大幅收窄,产能总体稳定。当前产业面临消费趋稳、大企业扩张冲动强、中小场户抗风险弱等挑战。未来将升级调控手段,分类精准施策,引导头部企业控产能、地方落实调减任务。同时建议企业练好内功节本增效、强化行业自律,灵活调节生产节奏,推动产业平稳发展。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志芬作《稳健发展 创新突破》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生猪产业处于周期下行磨底阶段,叠加市场、技术等多重变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温氏集团坚守“稳”的基调,响应产能调控要求,计划降低出栏量与出栏体重,不新建产能;秉持“公司+农户”模式,深化联农带农。同时以“创”破局,引进华为、美的先进管理技术,通过数智养殖提升生产指标;加大研发投入,布局黑猪业务与短链营销,推动从食材到食品的产业链升级,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圈,以稳健创新穿越行业周期。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作《新时代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面对生态危机,生猪产业需强化企业担当,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牧原集团通过创新种养循环模式,实现水肥资源化利用率99%,构建“零排放”体系;采用四级空气过滤技术,除臭灭菌率超99.9%,保障周边环境。集团以科技赋能环保,打造循环经济体,在降碳、节水、护生态的同时,推动产业与民生共赢,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作《数智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数字化转型应以战略为根本、数据为基础、智能为方向,通过“三层五阶八步”落地方法破解行业痛点。华为构建企业AI数字产线,打通数据与知识资产,形成“数据湖+知识湖”双驱动模式,同时打造AI训战体系培育专业人才。其数智方案已在销售履约等场景实现效率提升45%,并与温氏等生猪企业深度合作,推出精准营养、AI兽医等应用,通过物联网、AI算法助力养殖提质增效降本,为畜牧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互动交流专场:
当前生猪产能调控、提质增效、
行稳致远的路径与措施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主持。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黎少松、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苏基双、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董事长白善霖、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海龙、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从林、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爽共同参与。大家就如何全面地理解“产能调控”的内涵;从实践来看,如何评估当前行业所采取的各项产能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下一步最值得倡导或推广的调控思路与具体办法是什么;如何辩证地看待“降本”与“提质”的关系?在现实的经营压力下,如何通过模式与管理创新,实现协同并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享,现场气氛热烈。
专题报告:
新模式、新特点、新经验、
新赛道下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主持。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祥斌作《联农带农模式的新特点、新模式和新经验》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温氏等龙头企业创新“政银企村农”共建、产业链整合共生等模式,通过专业化服务、栏舍升级、数智化管理赋能农户。2024年,带动合作农户户均年收入超53万元,近十年累计让利于农超960亿元。他还建议,完善家庭农场政策支持,发挥协会纽带作用,推动龙头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西南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硕作《开拓国际市场,破除行业“内卷”新方向》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西南农牧作为较早出海的农牧企业,2005年起布局越南、缅甸市场,积累了20年海外运营经验。他通过SWOT分析指出,中国农牧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上具备优势,新兴市场肉蛋奶需求增长、产业链不完善带来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地缘政治及国际竞争等挑战。他建议企业需组建稳定团队、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客观评估自身实力,同时呼吁国家给予政策、人才、资金支持,把握海外市场机遇实现突围。
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宁作《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净化防控新途径》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蓝耳病作为全球生猪产业危害最大的疫病,常规防控难以彻底净化,而基因编辑技术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目前中美领跑全球基因编辑抗病猪研发,通过精准编辑CD163等基因,可实现对蓝耳病等多种疫病的近乎100%抗性。他指出,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也将为生猪产业降本增效、破解疫病难题提供关键支撑。
互动交流专场一:
产业链闭环中不同规模企业
如何准确找到自身发展空间
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海龙主持。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吴文、乐山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利锋、广东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辉德、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婉玲、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乘云、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衡、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养殖事业部总经理顿灿共同参与。大家就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找准自身不可替代的生态位;大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共生共赢;未来新趋势为不同规模企业创造的新机遇与战略布局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互动交流专场二:
双阴、三阴猪场的建设和管理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张桂红主持。
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从林、福建永诚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薛永钦、史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傅衍、武汉市江夏区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贤忠、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康、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副总经理邱河辉共同参与。大家就高标准“三阴”猪场的核心定义与差异化实施路径;双阴/三阴猪场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与价值转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