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饥饿火毛猪 “狼见了都要淌泪”

原发表日期:2010-11-11来源:生活新报

原发表日期:2010-11-11

来源:生活新报

看到瘦弱的猪,张荣魁无奈地把头转了过去

本报记者 董玖永 摄

  东川区荣森种猪试验场如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但这五年来,试验场不断面临各种困难,用创建人张荣魁的话说就是“现在已难以为继,快揭不开锅了”。该试验场里的种猪都是稀有物种,其中撒坝猪已经濒临灭绝,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12个血缘共500多头纯种撒坝猪。而张荣魁目前面临的困难不只是作为一个养猪企业家的困难,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参与到保护物种的民间人士所遭遇的困境。

  四年培育 五百头珍稀种猪

  今年44岁的张荣魁,曾经是中学物理老师。在中学教书时,因为兴趣,他已经开始负责学校养猪场的工作,同时也是东川科协的会员。2005年,他开始筹建荣森种猪试验场。

  经过五年的努力,张荣魁的种猪试验场目前已经有了1000余头种猪,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包含12个血缘的撒坝纯种猪,共有500多头。据悉,纯种撒坝猪目前已经濒临绝种,并于2006年6月2日入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张荣魁至今还记得,2006年,为了买到一头纯种撒坝猪,3公斤的小猪崽,他硬是以200公斤的重量计算,花了4000元从农民手上买下。但张荣魁坦言,直到今天,他依然认为这头猪崽买得很值。因为当年他买下的这头小猪崽,在撒坝猪毛系中属于非常珍稀的“麂子毛”。

  张荣魁说,撒坝猪中最珍贵的是火毛系列的种猪,其中紫火、血火、白火、黑火、麂子火最为稀少。而撒坝猪中的“麂子毛”很少见,他当时走了很多村庄,才找到一头小猪崽。“如果当时不买,现在可能再也找不到了。”他说,利用当年找到的这头小猪崽,他已经培育出24头“麂子毛”撒坝猪,这24头猪也是他最为珍贵的种猪了。“即使在全世界,我这里可能也是最多的。”张荣魁自豪地说。

  由于厂址面临搬迁,张荣魁在岩头村重新找了块地建厂,目前只建成不到五分之二,而新建厂址的投资让张荣魁的资金陷入进一步的紧张当中。

  半年以来 有种猪逐渐饿死

  每次面临经济困难时,张荣魁总是最先保护他的纯种撒坝猪。他说,自从种猪试验场建成后,他已经数次面临经济困难,每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种猪的饲料供应。最近一次的经济困难,已经持续了半年。到现在为止,张荣魁只能保证每头母种猪每天0.6kg的饲料供应、每头公种猪每天1.8kg的饲料供应。

  “说是饲料,其实也就是不同于杂草的麦麸而已。”他说,饲料本来包括麦麸、玉米和豆类,每头种猪每天的饲料供应应该在2.5kg左右,但现在因为面临经济困难,只能出此下策。“先保住这些种猪的命再说。”他无奈地表示。

  张荣魁说,他慢慢地感受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不易。从2005年开始,他为此已经投入数百万元,光是政府部门给的扶持资金就有一百多万元,但仍然不能满足撒坝猪物种保护工作的需要。“投入很大,但很难见到收益。”他说。

  为了度过眼前的难关,张荣魁除了压缩种猪的饲料供应外,只能无奈地选择让12个血缘中数量最多的黑毛种猪逐渐饿死,而试验场里的其他杂种猪则不断被宰杀。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处理掉了100多头猪。“没办法,我现在只能保护最稀少、最珍贵的火毛猪。”在张荣魁的猪圈里,很多黑毛猪已经饿得剩下皮包骨头。“狼见了都要淌眼泪。”他说。

  几年下来,张荣魁数次想退出这个行列。“保护畜禽遗传资源,本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为什么我自愿来做这项工作,遇到这些困难,却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张荣魁说,这个试验场主要是他出资建成的,应当属于私营企业,政府部门如果大量投钱,将来的收益如何分配,因为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明确,试验场才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