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云南省滇南小耳猪品种资源保护计划

原发表日期:2005-06-27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原发表日期:2005-06-27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滇南小耳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主要产于西双版纳及思茅、澜沧、临沧等地区,在西双版纳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勐往乡、小街乡、景哈乡、大勐龙乡,勐海县的巴达乡、西定乡、勐往乡、布朗山乡、勐松乡,勐腊县的象明乡、曼腊乡、易武乡、瑶区乡、尚勇乡的部分村寨,是西双版纳州的当家品种。具有适应热带雨林的区高温潮湿的生态环境,抗逆性强,边长边肥,皮薄骨细,肉质鲜嫩、细腻、营养丰富等优点。

  我场于 1980 年开始对小耳猪进行保护工作,多年来在农业部、省级各级部门、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完成了省科委、省农业厅下达的《滇南小耳猪选育和杂交利用》课题,开展了滇南小耳猪与相关父本品种的二元或三元杂交组合实验,筛选长小或杜长小优良杂交组合,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小耳猪资源保护工作有了一定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自 1993 年列为国家级重点种畜场以来,按照农业部对国家级种畜场的要求,西双版纳对滇南小耳猪进行了有效合理的保护,基本达到了国家对地方畜禽品种保护要求。在此基础上,为加快滇南小耳猪开发利用步伐。我场与云南省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版纳微型猪医学实验动物》课题于 2001 年被国家计委批准纳入“国家生物技术专项计划”成为国家级示范工程。 2002 年该品种已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经选育过的滇南小耳猪是当地较好的杂交改良材料和良好的实验动物素材。为了继续保护好滇南小耳猪这一物种资源,发挥滇南小耳猪在养猪业、生物医学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

  (一)外貌特征

  小耳猪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由于民族村寨群众的闭锁饲养与繁育,体型有大、中、小(微型)之分外,每一类型的头型、耳型、体形外貌、毛色都很一致。毛皮纯黑、皮薄毛稀、头小清秀、颈短、肥厚、耳小直立、肩胛开阔、背腰平直、腹大不垂、四肢直立、蹄小坚实、乳头 5 对、腿肌丰满、臀部丰圆,有“老鼠头、冬瓜身、骡子臀、”之称。

  (二)生产性能

  1 、繁殖性能

类型

胎次

N

产仔数 ( 头 )

初生窝重( kg )

断奶窝重( kg )

育成率(%)

大型

初产

40

7.25 ± 1.81

4.52 ± 0.98

48.1 ± 18.67

85.14 ± 5.24

经产

56

9.38 ± 1.45

5.18 ± 1.45

65.48 ± 9.21

86.24 ± 4.92

微型

初产

21

5.18 ± 0.24

1.95 ± 0.60

23.75 ± 1.80

76.67 ± 2.44

经产

32

7.04 ± 0.39

2.98 ± 0.39

34.32 ± 2.50

93.46 ± 5.09

  2 、生长发育

类型

性别

N

6 月龄体重( kg )

成年体重( kg )

大型

公猪

30

35.84 ± 5.98

102.54 ± 5.28

母猪

84

43.15 ± 5.50

118.10 ± 8.74

微型

公猪

26

13.10 ± 0.40

25.16 ± 0.65

母猪

63

17.21 ± 0.42

34.27 ± 0.59

  3 、肥育性能

  ⑴大型小耳猪 达 80 (千克)体重日龄 267.05 ± 30.99 天,料重比 4.32 ± 0.68 ? 1 ,屠宰率 74.76 ± 0.99 %,瘦肉率 35.16 ± 2.34 %,后腿率 27.87 ± 1.29 %。

  ⑵微型小耳猪 以每千克饲料含 12552 千焦可消化能,粗蛋白 13 %~ 14 %的营养水平,从 5.85 ± 0.44 千克 开始育肥至 40.25 ± 0.60 千克 结束,育肥期 221 天,日增重 155.7 ± 2.2 克 ,肉料比 1 ? 3.69 ,屠宰率 69.27 %,瘦肉率为 40.51 %,后腿比例 27.2 %。

  4 、肉的品质

  pH 6.54 ± 0.40 ,肉色 3.22 ± 0.29 分,大理石纹 3.14 ± 0.25 分,熟肉率 68.75 ± 1.20 %,失水率 1.99 ± 0.51 %,肌纤维直径(眼肌) 56.72 ± 18.29UM 。

  肌肉化学成分(眼肌)含水量 71.35 %,干物质 28.65 %,粗蛋白 19.42 %,。粗脂肪 8.29 %。

  5 、杂交利用

  ⑴二元杂交:长白×小耳猪达 80 千克 体重日龄 226.34 ± 15.12 天,育肥日增重 461 ± 28 克 ,料重比 3.63 ± 0.29 : 1 ,瘦肉率 45.25 ± 1.76 %。

  ⑵三元杂交:杜洛克×长小(中试 n=302 ),达 80 千克 体重日龄 202.35 ± 23.56 天 ,育肥期日增重 526 ± 68 克 ,料重比 3.51 ± 0.47 ? 1 ,瘦肉率 51.77 ± 2.81 %。产仔数 11.21 ± 1.70 头,断奶窝重 92.41 ± 12.5 千克 ,育成率 85.28 ± 6.21 %。

  6 、近交系培育

  小耳猪近交系的选育已进入第 19 世代,近交系数已达 98.3 %左右,基因基本纯合,目前,近交系成年猪体重在 20 千克 左右。

  1999 年 1 月已将滇南小耳猪全部搬迁至新保种基地,至今猪群健康状况良好。

  二、保种场基本情况

  1 、滇南小耳猪保种基地占地 2 公顷,距景洪 8 千米 ,有公路相通,三面环山,相对隔离条件较好;生产区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分开,水源充足,洁净无污染;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建有三个化粪池;经过处理的粪水已达标,符合环保要求;保种基地猪舍布局合理,生产工艺及设备配套齐全;本场具有资料室,畜牧兽医室,配备有必要的仪器设备。

  滇南小耳猪保种基地于 1998 年初开始筹建,至今已基本完成基建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的有 10 幢猪舍,附设 10 栏猪舍, 1 幢畜牧兽医室。 1 幢饲料加工房。 1 幢饲料仓库。 14 套职工住房。 1 幢办公室,上下 2 间门卫室,职工食堂,配电房、厕所,累计已完成建筑面积 4557.2 平方米 。保种基地供水、供电设施完整,交通便利。

  2 、保种场技术力量配备 种猪场共有职工 38 人,其中管理人员 3 人,技术员 6 人,饲养员 25 人,后勤人员 1 人,保卫人员 1 人。其中场长 1 人,中专毕业,畜牧师;场长助理 2 人,畜牧专科毕业 1 人,中专毕业 1 人,均为助理畜牧师; 6 位技术员均毕业于中专,其中畜牧师 1 人,助理畜牧师 5 人;其它有高级工 10 人,中级工 12 人,初级工 3 人,以上人员均已取得相应岗位证书。

  3 、保种场饲养规模 现有滇南小耳猪 529 头,其中基础母猪 105 头,成年公猪 130 头,后备公母猪 1489 头,断奶仔猪 56 头,哺乳仔猪 90 头,分为 7 个家系。

  三、保护方案

  1 、滇南小耳猪保种目标

  全场母猪以滇南小耳猪为主,基础母猪(成年和后备)达 200 多头,整个群体饲养基础母猪达 500 头以上,我场将滇南小耳猪群体规模控制在此范围左右。

  保种群的质量符合本品种质量标准。

  育肥性能及胴体品种符合本品种标准。

  母猪繁殖性能符合本品种标准。

  稳定滇南小耳猪的原有生产性能,保种群的更新率达 20% ~ 25 %。保种群种公猪保持原有家系数量,系谱清楚。

  母猪个体受胎率要达到 90 %,经产母猪每年要求产 2 窝,平均每窝产仔数为 9 头,每窝双月活仔数达 8 头,成活率达 90 %以上,育肥猪饲料报酬为 4.0 : 1 。

  小耳猪育肥期为 5 个月,即 7 月龄育肥猪达屠宰体重。

  疫病死亡率控制在 3 %以内。

  2 、保种的技术措施

  ⑴世代间隔。本着尽量减少保种工作的经济压力,按每年更换 25 %种畜的要求确保保种世代间隔。

  ⑵保种群的配种方式。按血缘关系把母猪相应分组,随机交配和选型交配并举。

  为了尽快减少世代环境偏差,每年安排 10 月份后备猪 8 月龄开始配种,并于 20 ~ 30 天内完成配种任务。世代重叠母猪,即经产母猪在完成第一胎配种后,第二胎作杂交配合力测定活生产二元杂仔猪,第三代与下一世代一产母猪同期配种分娩,特别优秀个体保留完成 5 产,一般 3 胎后退群。

  ⑶留种方法。

  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及兽医防疫制度,尽量保证纯繁群体当年内环境条件相对一致,以消除选种的环境偏差。

  采取阶段选种法。根据产仔数、断奶窝重、个体重、毛色。外形特征作第一次选择。 6 月龄根据后备猪生长发育测定的结果,把体重、体长及乳头数合成一个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并参照同胞育肥、屠宰测定和肌肉含脂率测定的资料信息进行终选。

  3 、建立小耳猪自然保种区

  采取点面结合联合育种方式对小耳猪进行保种

  为防止小耳猪基因流失,采取点面结合联合育种方式进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种区设在版纳州勐腊县尚勇乡、易武乡、象明乡、曼腊乡,景洪市的小街乡、景哈乡、勐往乡和勐海县的布朗山乡、巴达乡、勐往乡、勐松乡等乡镇。

  在自然保种区内,以乳头数、产仔数和生长速度三个指标为测定重点,一旦发现有优秀个体就吸收到核心群中,进一步繁殖测定,确定最终留种。

  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把扩繁群场所应用的种猪,根据生产性能情况和杂交性能情况反馈到核心群,作为核心群选择指标。

  四、保种场管理措施

  1 、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岗位责任制

  种猪场制定各类猪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管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作管理制度》、《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后勤保障制度》等,根据生产需要设岗、定员、聘用工人,根据保种目标,签订技术承包合同书,明确生产职责。

  保种场实行分组管理,分为饲养组、饲料组、后勤组。由行政技术人员兼任技术、管理的具体责任。

  场内生产技术指标下达到个人,根据完成情况、兑现个人酬劳。后勤人员保障水电畅通、饲料、原料等物质供应。场长、副场长制定生产计划、场纪场规、考核办法、监督协调各生产组的工作、年终公布生产成绩,兑现奖惩。工作实绩与工资相挂钩,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水平和积极性。

  2 、小耳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小耳猪在保种的同时,将其科研成果转为生产力,推动版纳地区的畜牧业经济的产业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效益汇报,保证小耳猪保种顺利进行。具体小耳猪开发结构图如下:

  3 、严把产品质量关,接种畜禽管理条例执行

  出售种猪附有种猪出场卡、检疫合格证和系谱卡,客户所购的种猪经检查,三证齐全,购货手续办理后才给予放行。

  五、种猪保健

  建立种猪防疫体系,贯彻“预防为主,治疗结合”方针。近年来,我们根据当的疫情,对保种猪只进行常规的预防注射(如:猪瘟疫苗、猪肺疫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和地区性传染病预防免疫注射(如:猪口蹄疫疫苗和精链球菌疫苗),并且猪场还进行定期的环境、猪只消毒,致使猪场消灭勒猪传染病的传播,保证了滇南小耳猪保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

  有专门的资料档案室和疫病诊断室,必要的仪器设备。有完整的系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建立健全了配种、分娩、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种猪卡片、各家系生产性能和保种群母猪生产性能,后裔测定,兽医防疫等记录分析资料。种猪进行了良种登记,系谱资料齐全。各项资料按年度装订成册并存档。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品种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