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金华猪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实施方案

原发表日期:2005-07-04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原发表日期:2005-07-04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畜禽遗传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它们在畜牧生产和新遗传资源形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国之一,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物种的保护是各级政府的责职。金华猪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 78 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 , 是我国适于腌制优质火腿的肉脂型地方品种,所腌制的金华火腿,色、香、味、形俱佳,驰名中外,加强金华猪的保护和开发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 金华猪保种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金华猪是我国猪种资源宝库中具有优良肉质特色的佼佼者。金华猪原产地为浙江省金华、义乌、东阳等县、市,是我国适于腌制优质火腿的肉脂型地方品种,金华猪具有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耐粗饲、肉质好、繁殖力高等优良特性。金华猪优良特性的形成,是于当地农村传统腌制火腿密切相关的。据历史考证,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距今 1200 余年。近百年来,腌制技术不断改进,火腿质量逐步提高,曾获 1915 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29 年西湖博览会商品质量特别奖。目前,金华市所属县(市、区)年产火腿达 300 万只以上,产值 6 亿元左右。金华猪由于其独特的优良性状,深受广大饲养者和消费者的喜爱。除在浙江有广泛的分布外,曾销往北方的辽宁、内蒙古、山东,南方的云南、福建、江西等省市, 1979 年以来,金华猪还引起国外养猪界的兴趣,先后 3 次出口到法国、日本和泰国。

  2 、金华猪产品市场需求迅速增加,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我省地处东南沿海,金华火腿是我省传统的出口产品,日本、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历来对我省生产的正宗“金华火腿”等优质风味猪肉制品感兴趣,每年从我省进口畜产品产值约 2.0 ~ 2.5 亿美元。其中金华火腿占有较大的比重。据调查分析,加入 WTO 后,我省地方畜禽品种生产加工的畜产品还有很大的国外市场空间,目前,东阳银鹰实业公司生产加工的“雪舫蒋”火腿在日本供不应求。对金华火腿及类似产品的消费量直线上升,今年春节前,金华火腿在上海等大城市销售火爆,辽宁等地还出现了金华火腿脱销现象。预计不久的将来,金华猪肉质鲜美的特性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3 、饲养金华猪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浙江省经济较发达,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在 2000 元以下,其中有较大比例农民的经济收入以饲养畜禽为主。金华市的浦江、东阳、义乌、婺城、金东,衢州市的开化、龙游等县(市、区)的山区乡镇,农民历来有饲养金华猪的传统。据调查,目前,这些地区的农民利用当地的饲草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年饲养近 2 万头金华猪及几十万头金华猪杂交商品猪,以获取每头猪 50 元左右的利润。若金华猪能进一步开发利用,则农民对金华猪的饲养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养猪的头均经济效益也将增加 30% ~ 50% ,这将为山区农民增收作出较大贡献。

  4 、金华猪数量急剧下降。近 20 年来,为满足人民对肉、蛋、奶、蜜等畜产品的需求,我国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猪品种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使畜牧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畜产品产量数十倍增加,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蓝子”。受外来高产品种强烈冲击,一些地方品种逐渐被培育品种或杂交种所取代,致使不少畜禽优良品种群体数量急剧下降,如我省随着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的推进,近 3 年来,二元杂交母猪的比例每年以 10% 左右的速度递增,而金华猪、 嘉兴黑猪、嵊县花猪等地方品种猪的数量急剧下降,尤其是种公猪数量每年减少,据 2001 年底调查,金华猪公猪数量从 80 年代的 436 头减少到现在的 39 头。加大金华猪的保护力度已刻不容缓。

  二、现有基础条件

  1 、保种选育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历来重视金华猪这一珍贵猪种的保种选育工作。早在 1953 年,国家拨专款建立了金华种猪场,为金华猪的选育提高创造了条件。 60 年代,浙江省农业厅协同金华地区农业局、金华种猪场开展金华猪的提纯复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979 年,金华猪被列为我国主要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研究课题的 10 个猪种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和遗传特性等开展了系统的现代水平的研究,基本查明了金华猪的主要种质特性并加以量化,为全面评价金华猪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还新建了Ⅱ系、Ⅲ系金华猪良种选育场。从“六·五”以来,省科委、省农业厅多次列题,组织三农专家和有关种猪场,继续对金华猪进行保种选育提高和杂交利用研究,通过研究使金华猪种质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利用,主要优良性状得以保持,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性能得到了开发,有的生产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在畜牧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金华猪仍然是我省商品猪生产中最主要的杂交亲本之一。

  2 、保种群数量和生产性能。 金华猪现有 3 个保种场,其中 1 个系农业部定点种猪场, 2 个省一级种猪场,分 3 个品系,共 220 余头母猪, 25 头种公猪。 20 多年来,金华猪的保种选育工作是在保持皮薄骨细肉质好、繁殖性能高、耐粗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提高胴体瘦肉率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金华猪Ⅱ系料重比(体重 65 ~ 70kg 时屠宰) 3.2:1 。胴体瘦肉率已从 1980 年的 40.90% 提高到 1999 年的 50.38% ,屠宰率也从 71.93% 提高到 74.20% 。杂交利用效果好 以金华猪 Ⅱ系作为母本,与长白猪、大约克、长白猪父本杂交,其杂种一代商品猪在环境温度、饲料营养适宜的前提下,日增重高达 800g 以上,胴体瘦肉率达 56.76% ,且肉质鲜红,母猪泌乳性能好,抗病力强,其中长金猪是生产金华火腿的上佳原料。与杜洛克公猪交配,所生产的三元杂种商品猪,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品质好,是适应城乡市场需求的一种较好的杂交组合。

  除保种场外,浦江、义乌、东阳、金东区、婺城区、开化等县仍饲养近 2 万头金华母猪,建立纯种保护区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3 、开发利用基础。 金华猪的开发利用基础较好,传统的火腿加工工艺堪称世界火腿加工技艺之一绝,目前,金华市每个县(市、区)及附近县均有若干家火腿加工厂,火腿年产量达 万只以上,东阳银鹰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度较高的火腿加工企业,目前规模不大,但该公司生产的“雪舫蒋”牌火腿,由于原料正宗,加工工艺考究,国内市场一直畅销。去年开始在日本打开销路,投资 1000 万元建设一条年产 480 吨的去骨真空包装火腿生产线已上马,专门生产出口产品,目前,已与一些农户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订单收购金华猪。 开化等地也有较好的开发利用金华猪的基础。

  三、保护开发利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保护,着眼有开发,以保种为基础,持续保持金华猪优良特性;以科技为手段,创新保种选育技术;以开发促保护,加大保护力度,健全省、市、县分级负责的保种投入机制。统一规划、统一保种、分散开发、努力扩大金华猪种群数量,把金华猪这一我国著名地方良种保护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保种和开发利用目标

  扩大 3 个金华猪保种场,使金华猪种猪数量达到 500 头,建立 3 — 5 个纯种保护区(以县为单位),保护区内金华猪数量达到 5000 头以上。在做好保种选育的同时,注册正名商标,加强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重塑金华火腿的品牌,开发金华猪绿色猪肉分割小包装产品等,结合旅游,开发烤乳猪等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满足市场对优质猪肉及制品的需求。

  (三)保种选育方式和方法

  金华猪的保种选育以活畜保种为主。保种方法以群体遗传学理论为基础,尽量控制群体近交增量为原则,通过增大群体有效含量,确定合适的公母畜比例和留种方式,避免近亲交配及延长世代间隔来实现。在保种场,采用家系等量留种法来增加有效群体含量,从而达到控制近交系数的增量,延长世代间隔,减少基因流失。同时,辅之以分子遗传标记辅助保种方法,以了解现有保种群体中基因的基本情况,利用在染色体上已知位置的分子遗传标记来确定后代留种,对保种群的基因进行跟踪,从而达到保存群体中所有优良基因的目的。还可利用现有的猪基因图谱及其分子遗传标记来进行监控,从而使基因流失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此外,强化场内的测定制度,对原种场要求场内留种的每一头种畜做到有常规的生长发育数据,系谱记录完整。要创造条件长期冷冻保存血样或基因组 DNA 。

  (四)开发利用

  保种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开发利用以肉制品加工等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发利用重点是金华火腿原产地域保护开发和金华猪绿色风味猪肉开发两大类。今后 3 — 5 年,注册证明商标,开展金华猪遗传标记检测方法研究,重塑正宗金华火腿品牌,打响全国,出口东南亚。同时,注册产品商标,大力开发金华猪风味猪肉、分割小包装产品、烤乳猪等产品,打入大、中城市超市,满足中、高档消费层次对优质猪肉及制品的需求。

  四、保种建设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保种建设内容

  1 、扩建保种场:浙江省金华种猪场(金华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在移地改建时,扩大金华猪猪舍面积等基础设施,通过 5 年左右努力,扩大Ⅰ系种群数量至 300 头,公猪血统 8 个以上;金华农校种猪场Ⅱ系保持 6 个公猪血统、母猪 70 头以上;东阳市良种猪场Ⅲ系保持 5 个公猪血统、母猪 80 头以上。引进部分优秀个体。

  2 、建设纯种区:选择浦江县(七里、岩头乡)、义乌市(上溪、城西乡)、东阳市(大联、佑村乡)、金东区(源东、仙桥乡)开化县(汶山、音坑乡)共 5 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金华猪集中饲养区域的 1 — 2 个乡镇为保护区和动态测定点,要求保护区内母猪群规模扩大到 5000 头以上,其中种公猪的数量和血缘明显增加。所有种公猪建立系谱档案。

  3 、建立 3 ~ 5 个县级金华猪人工授精站或点,开展金华猪人工授精。

  4 、开展保种选育技术研究。 1 )金华猪数量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分析研究; 2 )金华猪特定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 , 筛选出对肉质性状作用效果大的遗传标记和主效基因,从分子水平揭示金华猪优良特性的遗传基础,争取用遗传标记测定鉴别金华火腿真伪; 3 )冷冻精液保存研究。

  5 、制定和完善金华猪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包括饲料、营养、疾病预防、药物使用控制、上市体重、屠宰加工等环节。

  (二)保种技术路线

  种猪场核心群:根据系谱进行选种选配,控制近亲交配,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降低近交增量幅度,保证优良基因不丢失。

  纯种保护区:不分品系、公、母猪随机交配,实行开放式保种。

  (二)组织路线


  五、主要措施

  1 、建立金华猪保种开发协作组织。建立全省金华猪开发利用协作委员会,研究、协调金华猪保种及开发利用问题。协作委员会由省农业厅畜牧管理局、金华市政府办公室牵头,金华市农业局、浙江省金华种猪场、金华农业学校、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有关县(市、区)农业局、金华猪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单位组成,负责金华猪中、长期保种计划、保种方法和保种方案的制、修订;争取各级政府对保种工作及保种经费的支持,指导和督促各项保种开发工作实施。

  2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要进一步提高金华猪保护与开发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消费品的引导、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级政府引导和扶持,调动种畜禽场、科研单位和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的积极性。各级畜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的领导,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种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把这项工作启动起来,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 、增加投入,健全机制。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并以此为导向,吸引企业,个人和社会资金,为这项事业提供雄厚的资金。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保护开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能深入持久进行。同时,结合扶贫工程,扶持金华猪纯种保护区农民养猪生产设施建设。促使农民增收和金华猪保种双赢。

  4 、加强研究,提高水平。要积极鼓励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的研究,不断引进保护开发的新技术、新成果,建立起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技术体系,走上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轨道。要鼓励科技人员继续与技术推广部门、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实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

  5 、围绕市场需求,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重塑金华火腿品牌,加大风味猪肉及制品的开发力度,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创造条件,结合全省绿色畜产品标准行动计划的实施,按绿色畜产品争取更多的正宗金华火腿、风味猪肉等产品出口和外销,把我省建成国内绿色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6 、抓好种畜禽质量监测和健康状况监控。继续开展种猪质量监测和健康状况监控,特别要加大种畜禽健康状况监控。制订无公害金华猪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组织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打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 、投资总额估算

  预计保种开发总投资 2700 万元,其中: 3 个保种场的保种选育费(包括种质测定)、基础设施建设、每年 80 万元, 5 年计 400 万元;纯种保护区建设补贴每年 25 万元,包括种公猪人工授精补贴费, 5 年计 125 万元;种质测定、保种方法和保种技术研究等 95 万元;标准制订、农民技术培训等 30 万元;新产品开发、引导 25 万元,项目管理等 25 万元,火腿加工 500 万元,肉品加工 1500 万元;

  2 、资金来源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是国家、省畜禽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金华猪保种选育费用要求中央财政和省政府列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建议:

  中央财政投资 350 万元,每年 70 万元;

  省、市、县财政投资 350 万元,每年 70 万元;

  各保种场、繁殖场、保种区饲养户自筹 700 万元,加工企业贷款或自筹 1300 万元。

  3 、政府扶持资金建设内容

  ⑴保种选育。扩大核心群血缘和数量,使保种场内的金华猪基础母猪长年保持在 500 头左右,公猪 25 头以上,纯种保护区母猪群保持在 5000 头左右;改善种质资源环境条件和设施,扩建种猪舍补贴,共计 425 万元;

  ⑵种畜禽保种选育、种质测定、生化指标测定、分子遗传标记测定等补助 75 万元;

  ⑶保种方法和保种技术研究 100 万元;

  ⑷金华猪新产品加工开发 25 万元;

  ⑸金华猪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制定、邀请有关专家指导、技术培训等 50 万元;

  ⑹项目管理等其它费用 25 万元。

  计划总投资中,畜产品加工投资部分、金华猪商品生产养殖主要由企业和农民自筹和向当地财政贷款解决;二级繁育场和繁育基地由企业自筹和所在县(市、区)政府扶持为主。

  七、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 3 ~ 5 年的努力,可明显改善各保种场的设施和条件,大大增加金华猪的有效群体含量,减缓近交系数上升速度。通过金华猪的保种开发,完成金华猪的证明商标注册,开发真空小包装金华猪风味猪肉、烤乳猪等新产品并批量投入生产。规范金华火腿生产,重塑金华火腿品牌,制定金华火腿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系列标准,提高附加值,争取到 2005 年,金华猪、生产加工年产值达 8 亿元以上;还可挖掘出一些未来市场需求的优良性状(如生物脏器利用),使这些珍贵的资源为 21 世纪我国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本项目采用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紧密结合的方式,将供种、生产、畜产品加工、市场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可利用我省东南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社会资金优势,将新开发的产品、改造的传统产品组织大量的外销和出口,更多地占领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市场。同时,还能大幅度增加金华猪主产区农民收入,为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贡献。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品种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