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方案
原发表日期:2005-07-04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一、荣昌猪保种的目的意义
( 一 ) 荣昌猪概述
1 、荣昌猪形成历史及主要特征
荣昌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其品种形成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大约从明末清初的广东、湖南大量移民四川时带来,经过人工定向选育和自然适应形成。主产区位于重庆西部,成渝两地间。这里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适合作物生长,农产品丰富,为荣昌猪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物质基础。多年来群众对荣昌种猪的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十分重视,要求毛稀、鬃毛粗长,头部黑斑不超过耳部,全身皮毛白色,身躯长,四肢结实,结构匀称,母猪乳头 6—7 对。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现在的荣昌猪。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小而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腹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目前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瞠”、“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瞠”和“黑头”约占一半以上。
2 、荣昌猪的主要生产性能
荣昌猪除具有性情温驯、育子力强、适应性好等地方猪种的一般优良特性外,其优良的遗传素质还表现在:①成熟期早。育肥猪在高、中等营养水平饲养条件下,八月龄体重达 90kg 。②瘦肉率较高。在限饲条件下, 75 ~ 90kg 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达 46 %左右。③肉质好。肉色、大理石纹、 pH 、系水力、熟肉率、贮存损失等,肉质评定的各项指标均属优良,且对杂交后代的肉质有改良作用。④配合力好。与汉普夏、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外种公猪二元杂交后代、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 16% ~ 20 %和 11% ~ 18 %,胴体瘦肉率为 55% ~ 60 %,提高 6% ~ 11 %。各地引进荣昌猪与本地猪和培育种猪杂交,亦表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⑤皮毛白色,鬃质优良,是我国地方猪种中具有代表性的白色猪种。
3 、荣昌猪的分布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
荣昌猪原产于荣昌县和隆昌县,后来扩大到永川、沪县、合江、大足、纳溪、璧山、宜宾等十几个县市,是我国推广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地方猪种之一。目前荣昌猪在产区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群,是个巨大的基因库,据 99 年不完全统计产区有繁殖母猪 25 万头。其仔猪现已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仅荣昌县年销仔猪就达 150 万头以上。 1957 年荣昌猪被载入《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 1986 年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我国于 1987 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昌猪国家标准》,为荣昌猪品种鉴别和种猪等级鉴定起了重要指导性作用,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优良地方品种。如今我国已加入 WTO ,面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种畜禽贸易扩大的机遇,相信荣昌猪的国际影响必将更加深远,荣昌猪这一优良品种必将引 起世界生物学界、遗传学界的研究重视和广泛关注,亦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利用。
( 二 ) 荣昌猪保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人类社会正面临可利用生物资源逐渐减少的趋势,为此,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受到国际社会强烈关注。 1992 年 6 月我国在里约热内卢《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向世界承诺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而畜禽品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物资源,那就更需要保护,否则将是全人类的损失。荣昌猪作为我国三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其品种形成历史悠久,是全国生猪生产上推广利用最多的地方优良品种,对我国畜牧业乃至包括朝鲜、越南、日本等在内的世界养猪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此,荣昌猪在 1987 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保护猪种, 2000 年又被农业部列入了《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所以,荣昌猪的保种选育不仅仅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更是我国畜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2 、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强调培育高产的“专门化品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使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丢失,造成品种单一,基因贫乏,同时也难以避免基因过于纯化而带来了遗传疾患,为适应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保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他们就不得不千方百计四处搜寻,甚至不惜重金从国外购进资源。面对世界范围广泛存在的家畜遗传资源枯竭的教训,我国作为世界上畜禽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畜禽品种类群 596 个,其中猪 113 个,这些地方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独特优良的种质特性,如肉质鲜美,繁殖力高,抗逆性强,性成熟早等独特性能,已成为世界珍贵的种质资源库。部份品种已输出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世界畜牧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荣昌猪作为我国的优良地方猪种的典型代表,在养猪生产中有很高的推广利用价值,具有性成熟早,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皮毛白色,鬃质优良等特性,是一些外来品种猪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荣昌猪适当导入外血培育的新品系,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性能,特别是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例如新近培育的新荣昌猪 I 系,经产仔数达 12 头以上, 15 ~ 80kg 日增重为 635g ,瘦肉率 55 %,料重比 3.2 ,与外种猪杂交,商品代日增重达 680g ,料重比 3.1 ,瘦肉率 60 %。因此,加强对荣昌猪的保种选育,既能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时期对这一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促进我国养猪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3 、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荣昌猪已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地方猪种覆盖面最广的猪种之一。加强对荣昌猪的保种选育、提高、推广和开发利用,不但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 且可增强我国养猪优势,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中国加入 WT0 后,畜禽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只有打出中国资源特色,才能体现中国畜牧业的精品。而荣昌猪在肉质风味、繁殖力、抗逆性、耐粗性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国外品种,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优良特性的保持和研究,将荣昌猪独特的优良特性和国外品种猪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特点进行兼容,进而开发出特色生猪产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养猪业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
二、荣昌猪保种选育的现状
荣昌猪作为中国地方猪种,其特殊的优良性状是几百年来在中华大地这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所赋予和先辈的长期选育留下的宝贵资源,是祖国的一笔财富,是培育优良品种和杂交优势利用的原始材料,是现在或将来人们对畜产品需求变化的原始自然物质基础,值得珍惜和保护。
( 一 ) 荣昌猪保种选育成果
由于荣昌猪具有优良的遗传素质,早在三十年代后期 许振英 教授等对荣昌猪产地进行调查,并对品种性能和改良作过研究, 1953 年在主产区建立了种猪试验站, 1957 年相继建立地区种猪场 ( 即现重庆市种猪场 ) ,从事荣昌猪的选育研究和纯繁推广工作, 1972 年荣昌猪纳入《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计划》重点选育的地方种猪之一,由主产区有关单位组成了荣昌猪育种科研工作组,进一步加强了纯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多年来,对荣昌猪保种选育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荣昌猪种质性能研究
《我国地方良种种质特性测定》重点课题的计划并先后进行了荣昌猪生长发育,繁殖性状,遗传参数, 5 项生理指标,头骨阶段发育,公猪性行为与精液品质,母猪生殖器官解剖学,繁殖等 10 多项内容的观察测定,进一步为系统深入的了解荣昌猪种质性能和荣昌猪品种资源的保存、选育提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 、荣昌猪标准研究
50 年代制订的《荣昌猪种猪鉴定标准》及《荣昌猪农林猪业鉴定标准》,对提高主产区种猪质量曾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广地域的扩大,猪群质量与选育方向有了变化,加之现代遗传育种理论、方法的应用, 1980-1982 年期间,由四川省养猪研究所、重庆市种猪场等几个单位协作系统整理了核心群与农村近年来的试验,调查数据近 10 万个,制定出《荣昌猪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局、畜牧局批准,颁布为省企业标准 ( 川 350-82 荣昌猪, 1982-12-31) , 1984 年又根据农业部下达的任务进行了《荣昌猪国家标准》研制,经国家标准局批准,正式成为荣昌猪国家标准 (GB7223-8) 并于 1987 年 8 月 1 日实施。
3 、荣昌猪品系选育
为了开展品种选育,不断提高猪群质量,在荣昌及周边地区荣昌猪类群调查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十年的努力,培育出了新荣昌猪 I 系,并在重庆及西南地区推广。
4 、荣昌猪杂种优势利用试验
荣昌猪杂种优势:荣昌猪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成果的推广,对提高商品猪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较好的效果。多年来,先后进行长白、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等外种猪和国内多个地方猪种进行杂交实验,如新金猪,烟台黑猪,北京黑猪等。
5 、荣昌猪的繁育推广
荣昌猪的推广与其开发利用密切相关,荣昌猪适应性强,肉质好,体型健美,驰名中外,多年来,主产区保持 15 万头猪群,重庆市种猪场建立育种核心群 150 头左右并积极推广及开发利用荣昌猪,是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个特有品牌,种猪场和主产区每年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推广荣昌猪在 10 万头以上,特别是荣昌猪在重庆市、四川省及西南其它地区养猪业生产发展上占的比例较大,是全国推广面最宽的品种,历史上曾出口到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
( 二 ) 荣昌猪保种选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荣昌猪面临优良基因流失和品种资源退化的威胁
荣昌猪虽然具有适应性强,母性好,耐粗饲,配合力强,繁殖力强等优良特征,但随着二元杂交、三元杂交技术改良生猪生产的广泛应用,使得荣昌猪主产区及推广区域纯真的荣昌猪规模群不断萎缩,保种纯繁基地不断缩小,加之广大农村对荣昌猪的选育通常只是通过个体外貌特征加以选种选配,致使相关优良的性状隐性基因流失,母猪就地选留形成“母族新系群”血缘封闭,荣昌猪的优良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不力,品种退化现象较为突出。
2 、荣昌猪遗传特性研究还不够深入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对荣昌猪认识还较肤浅,很多遗传特性还没有完全掌握或未曾发现,以致很多有用的性能丢失,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荣昌猪研究只限于外貌、生产性能、适应性等方面观察,对其内在潜质、遗传基因等方面的认识还未深入下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对荣昌猪的特异抗病力、特异敏感性、早熟性、肉质风味、母性等性状进行现代技术的深入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3 、荣昌猪保种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不足
保种是一项既花钱又费力的长期性工作,必须依靠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支持和投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一九九九年后,地方猪种选育未再列为科研课题,经费来源断位,国营场站体制改革,实行经济管理体制定额差补,资金严重缺乏,设备陈旧,经济效益差,致使核心群缩减,选育工作呈现速度减缓状态,农村种猪为农民私养,受价值法则支配,近年来推广经济杂交,即使在划定的育种纯繁区内,亦有不少农民采用杂交,甚至个别地方出现将杂交后代留作种用的不良情况。
三、荣昌猪保种选育的指导思想、方法和目标
( 一 ) 保种选育的指导思想
荣昌猪的保种必须以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总体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开发、推广、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资源保种 场和保种区的建设,建立起完整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同时,要严格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基本要求,大力应用现代先进的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切实搞好荣昌猪的纯繁保种和选育提高工作。
( 二 ) 保种选育方法
根据我国畜禽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结合荣昌猪多年来的保种经验和现有条件,采取资源场和保种区相结合的方法,对荣昌猪优良性状加以保护和提高,在资源场采用开放式继代选育,实行定向保种,在保种区实行群选群育。重庆市种猪场地处荣昌猪主产区,从事荣昌猪的纯繁选育有 30 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埸, 2001 年已取得国家级荣昌猪资源场的资质认定。通过资源场和保种基地相结合,实行开放式保种,可将保种基地优秀的个体随时纳入资源场培育,将上一世代优秀的个体直接进入下一个世代培育,这样能使资源埸保种有血缘更新和发展特性的来源基地,不仅增强了保种抗风险的能力,而且也使品种开发利用的 实力得到增强。
( 三 ) 保种选育目标
1 、荣昌猪特色性状的保护
保护有特色的性状是品种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荣昌猪 作为中国白色地方猪种的代表,其主要保护性状为:
1.1 、荣昌猪眼圈周围黑色,其余全身被毛白色的外貌特征是
主要保护性状。
1.2 、荣昌猪的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 , 大理石纹清晰 , 分布均
匀, PH 为 6.1-6.2 ,系水力 76.33 %,熟肉率 69.13 %,粗脂肪 3.82 %,肌纤维 64.04 %,肉的品质显著优于国外引进品种,所以肉质是荣昌猪保种的重要指标。
1.3 、鬃质优良、耐粗饲、抗病力强,也是对荣昌猪要加以保护的性状。
2 、选育指标
在保护好以上性状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荣昌猪的繁殖性状、瘦肉率和生长发育性状。选育是品种保存和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荣昌猪虽然有很多优良特性,但在繁殖性能、后躯发育、本型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保种与选育结合,可将优良基因保存下来,同时可将一些经济性状选育提高,以便更好的推广和利用。根据前几年选育的情况和荣昌猪的遗传潜能,我们拟定以下选育指标 ( 资源埸 ) :
2.1 、繁殖性状
2.1.1 、经产窝产仔数: 12 ~ 12.5 头
2.1.2 、平均活产仔数: 11.5 ~ 12 头
2.1.3 、 60 日龄断奶头数: 10.5 ~ 11 头
2.1.4 、 60 日龄断奶窝重: 140kg
2.2 、生长发育性状: ( 体重 15 ~ 80kg)
2.2.1 、日增重: 600 ~ 650g
2.2.2 、料重比: 3.3 以下
2.3 、胴体性状: ( 体重 90kg 屠宰 )
2.3.1 、瘦肉率: 48% ~ 50 %
2.3.2 、肌肉脂肪 3.2 %左右
2.3.3 、背膘厚: 2.7 ?以下
以上指标计划通过 5 个世代的选育来完成。
3 、保种规模
(1) 资源埸的保种规模
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关于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具体要求,结合重庆市种猪场目前的保种现状,拟建荣昌猪核心保种群母猪 150 头,公猪 25 头,其血缘为 12 个。
(2) 保种区的保种规模
在荣昌县内选择养猪条件较好、交通比较方便、荣昌猪相对集中的乡镇设立保种区,在保种区内严禁搞经济杂交,其总体规模在 3000 头以上。
四、保种选育建设的主要目标、内容和进度安排
( 一 ) 保种选育建设的主要目标
1 、培养和造就一批保种选育的专业技术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梯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为荣昌猪的保种选育奠定坚实、雄厚的技术力量。
2 、基础设施和设备进一步完善,为种猪的生产和选育创造优美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
3 、完善保种资源场和保种区的职责任务关系,共同搞好保种 选育工作。
( 二 ) 保种选育建设的主要内容
1 、核心群猪舍建设和改造。为充分发挥荣昌猪的遗传潜能,在猪舍的改造和建设上,以猪的生理、生物学特性为基础,结合集约化养猪生产设备的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改造。
2 、设立荣昌猪保种区,搞好荣昌猪保种区的存栏分布等情况调查,主要统计能繁母猪数量,年龄结构及其种公猪数量、血缘。摸清保种区在保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搞好良种鉴定和登记,建立和完善保种区种猪档案,并将档案数据录入微机,实行电脑 化管理。
3 、种猪性能测定室的改造和仪器设备的购置
4 、种猪的性能测定和世代选育。
5 、培训中心的改造和宣传设备购置,以加强对荣昌猪保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增强农民的保种意识,以提高其养猪技能。
6 、优秀种猪的引进。
7 、拟定第二期育种计划,在第一期育种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通过开放式继代选育,有目的的在群体中建立 3 ~ 5 个家系,为日后培育新品系提供素材。
(2) 开展精液、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为荣昌猪的保种选育探索积极有效的新方法。
(3) 开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我埸曾与第三军 医大学合作,采用随机扩增 DNA 多态性 (RAPD) 技术对荣昌猪进行了分子遗传方面的初步研究,为荣昌猪的遗传纯度监测和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现正与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生物技术中心开展荣昌猪的有关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 三 ) 保种选育的工作进度安排
1 、 2001 ~ 2002 年:重点搞好国家级荣昌猪资源场的申报工作,主要根据国家级品种资源场的资质条件,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料的整理和材料申报等工作。并主要抓好核心群猪舍改造的设计和建设,同时搞好荣昌猪保种区的情况调查和宣传工作,使资源场和保种区能有效结合,增强荣昌猪保种的抗风险能力。
2 、 2003 年:完成核心群猪舍的改造建设,搞好种猪性能测定室的改造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完善 GBS 或 NET-PIG2000 育种软件在荣昌猪保种中的应用,实现保种区档案资料的微机管理。
3 、 2004 年:完成种猪培训中心的设计和改造,搞好保种专职人员养猪技术和性能测定培训,在保种区织织养猪专业户分批进行养殖和兽医防治技术培训,每年 9 ~ 10 次。
4 、 2005 年:根据前几年的保种选育情况确定家系的建立,同时搞好以荣昌猪为母本的三元杂交组合试验,为荣昌猪深层次的利用和推广奠定基础。
5 、 2006 年:继续加强和完善荣昌猪的保种选育工作,搞好基础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和保种选育的总结工作,对资源埸和保种区的保种任务、目标、项目等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和资料上报等工作。
五、荣昌猪保种选育的保障措施
( 一 ) 保种选育的组织措施
1 、重新成立荣昌猪保种选育委员会和技术协作组
在荣昌猪的保种选育工作中,曾经成立过领导小组协作组,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四川、重庆行政区域的变更,重庆设立直辖市,以及多年的变迁和资金渠道不明确等多种因素,原来的组织机构已不适应今后的保种选育工作,因此,重新组建荣昌猪保种选育委员会,其主任委员由重庆市农业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担任,重庆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处和重庆市畜禽品种改良站主要领导及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其委员由重庆市种猪场、荣昌县畜牧局主要领导组成,负责荣昌猪保种选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和考核。
同时成立“荣昌猪保种选育技术协作组”,以重庆市种猪埸、重庆市畜禽品种改良站、荣昌县畜牧局的主要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以及市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遗传育种专家共同组成技术协作组,负责荣昌猪保种选育的具体工作,并聘请国内知名遗传育种专家为技术顾问,同时接受荣昌猪育种委员会的领导。以重庆市种猪场核心群为中心,结合保种区,抽专职人员抓保种选育工作,各保种点设置专职保种员。
2 、完善和加强核心埸荣昌猪保种建设和研究工作
重庆市种猪场作为国家级资源保种场,又座落于荣昌猪主产区,义不容辞担负着荣昌猪的保种研究重任,规划在原来种群的基础上,保持 150 头以上母猪, 12 个以上公猪血缘群体,使用现代育种方法,进行定向的选种选配,重点地对某些特异性状确定保种目标,通过选择,控制突变、近交等因素对目标性状的不利影响,保护好优良的遗传性状。
3 、在荣昌猪主产区划定荣昌猪保种保护区
荣昌县是荣昌猪的主产区,在荣昌县辖镇乡交通方便,荣昌猪饲养集中,传统养猪条件好的双河、清升、昌元、仁义 4 个镇划定 4 个荣昌猪推广区,设立种区保护区规划,每个保护区面积 3 千方公里以上。保种区群体规模 750 头以上,公猪血缘 15-20 个,种公猪规模 50 头以上,在这一闭锁猪群中,避免近交和杂交,保护该群体相对遗传平衡,与核心群结合制定保种的具体任务,在保种目标性状的前提下,进行动态保种,在保种区内根据群体大小划分片区,设置保种员,并对养殖农户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使其收入不低于同类地区杂交经济收入。
4 、荣昌猪保种选育组织模式图
(二)保种选育的技术措施
保种选育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周密的技术方案和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强有力的技术措施。
1 、保种模式。群体采用开放式继代选育为基础,核心群与保种区相结合,实行开放式动态保种,在保种选育区,发现主要性状比核心群优秀的个体就选进核心群。上一个世代优秀个体可直接进入下一个世代。
2 、规模调控。各世代猪群规模不变,核心群公、母比例 1 : 5 ,公猪八月龄开始配种,世代近交增量控制在 2 . 5 %以下。采取随机交配或小群轮回配种。
3 、世代间隔。本方案的最终目的是长时间地将品种及优良基因保存下来,不急于尽快选优提纯,因此,选育工作可结合生产进行采取第三胎留种,两年一个世代,既可达到保种选育的目的,又可节约成本。为了充分发挥优良个体的生产效益,适当延长这些个体的利用年限,年更新率为 25 %。
4 、多留精选。加大选样差,提高选样效益。每窝等数留种 (1 公 3 母 ) ,家系选择与窝选相结合,后备猪培育比例,公猪 1 : 5 ,母猪 1 : 3 。
5 、饲养管理。各世代采用同一饲养管理方案保持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以降低环境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增强世代间可比性。
6 、卫生保健。严格坚持卫生防疫制度,控制疫病发生,保证猪群健康。
7 、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活体测膘技术,提高选育准确度。利用育种软件计算结合育种指数,育种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科学指导育种工作。采用 BLUP 法和积极研究适应于地方猪种育种的软件,以加强荣昌猪的保种选育工作。
8 、加强荣昌猪选育群遗传纯度监测。以 PCR 为基础,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 技术,对荣昌猪选育群的遗传纯度进行实时监测。
9 、做好荣昌猪氟烷基因的检测。用 DNA 诊断法检测荣昌猪保种选育猪只的氟烷基因型,彻底淘态氟烷隐性有害基因,以提高荣昌猪的猪肉品质。
10 、开展技术培训。加大保种选育的技术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开展好性能测定培训工作,提高技术到位率。
11 、完善性能测定和繁育记录档案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种猪性能测定标准》进行性能测定,并根据《荣昌猪国家标准》进行种猪评定与猪群淘汰更新。
12 、加大对荣昌猪保种基地建设的监管力度。在荣昌猪保种区设立保种警示牌,保种区内严禁搞经济杂交,作好保种基地猪群鉴定,选种选配,饲养管理技术档案,其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六、保种资金概算及资金来源
( 一 ) 资金概算
1 、改造荣昌猪舍四幢 3000 ?,舍内设备的购置安装,需资金 420 万元。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50 万元
2 . 1 种猪性能测定设备 30 万元
2 . 2 其它仪器设备 ( 电脑、投影仪、打印机、摄影机、照相机等 )20 万元。
3 、种猪性能测定室的改造 750 ? 60 万元。
4 、种猪生产技术培训中心改造 80 万元。
5 、技术组活动经费:每年 7 万元, 4 年计 28 万元。
6 、组织赛猪会经费:两次 6 万元。
7 、保种委员会会务费:每年 3.5 万元, 4 年共计 1 3.5 万元。
8 、性能测定补助费:每年 5 万元, 4 年共计 20 万元。
9 、荣昌猪资源场保种选育经营亏损补贴费:根据近几年
荣昌猪保种选育经营财务情况,每生产一头荣昌仔猪成本 280 元 ( 含后备母猪和后备公猪的培育 ) ,每销售一头荣昌仔猪平均价格为 135 元 ( 头干亏损 145 元 ) ,按全场饲养规模 150 头母猪计算,每头母猪年产 2.2 胎,窝产活仔育成数 10 头,即年产 3300 头仔猪共亏损按 145 元/头: 47.85 万元。 4 年共计亏损 191.4 万元。
10 、保种区荣昌猪保种选育补贴费:按每头母猪年产 2 窝,每窝 60 日龄断奶窝重 140 千克,纯种小母猪和同类经济杂交商品仔猪的价格大体相当,每千克纯种小公猪比同类商品杂交低 2 元计算,每头母猪补助 280 元/年,种公猪补助 1 000 元/头, 3000 头母猪和 60 头公猪, 4 年共计 360 万元。
11 、宣传和技术培训费每年 4 万元, 4 年共计 16 万元。
12 、杂交组合试验费 15 万元。
以上 4 年合计 1259.9 万元。
( 二 ) 资金来源
本规划需 4 年完成,共计总投入资金为 1259.9 万元。其中申请农业部保种经费无偿安排 536.4 万元,占总投入的 42.57 %,该项资金主要用于荣昌猪保种资源场和保种区的保种选育经营亏损补贴、性能测定、部分仪器设备购置、部分基础设施技改和科 研、技术活动等,建议农业部 2002 年投入 207 . 85 万元、 2003 年投入 147.85 万元、 2004 年投入 87.85 万元、 2005 年投入 92.85 万元。重庆市财政和荣昌县人民政府配套投入和补贴 613.5 万元 ( 市财政 493.5 万元,县政府 120 万元 ) ,占总投入的 48.70 %;重庆市种猪场等业主自筹经费 110 万元,占总投入的 8.73 %,地方政府和业主自筹等两项资金主要用于荣昌猪保种资源场和保种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种猪生产技术培训中心改造、部分仪器设备的购置、荣昌猪保种选育经营亏损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及工作经费等,建议重庆市财政 2002 年投入 130 万元、 2003 年投入 220 万元、 2004 年投入 100 万元、 2005 年投入 43 . 5 万元;荣昌县人民政府从 2002 年一 2005 年每年配套补贴 30 万元。 ( 资金的来源及年度使用计划详见附表 ) 。
七、效益分析
荣昌猪保种是一项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的公益性事业,其经济效益较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荣昌猪是我国地方猪种“基因库”中的宝贵品种资源,通过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在技术上、组织管理措施上和国家的投资上,将为荣昌猪品种资源的长期保存、选育提高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养猪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按保种区保种规模 3000 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荣昌猪母猪 3 万头,基本上可满足全国各地引种和猪群更新的需要,对提高养猪生产水平起到较好作用,据调查:以荣昌猪为母本、长白 或大约克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每头荣昌母猪年能提供成活的瘦肉型商品杂交仔猪 20 头以上,一头杂交商品肥育猪比当地猪种一是多产瘦肉 5kg ,增值 10 元;二是节约饲料 12kg ,价值 16 元。如仅此两项按每年提供 3 万头计算, 5 年即可新增效益 7800 万元,社会效益极其显著。因此,恳求农业部尽快将荣昌猪品种资源保种选育工作纳入国家计划批准实施。
主要项目的资金来源及年度使用计划表
项目名称
|
合计
|
核心群猪舍改造建设
|
测定室改造及设备购置
|
培训中心改造
|
保种选育经营亏损补 贴
|
组合试验
|
科研、培训会务及其它
|
||
承担单位
|
|
市种猪场
|
市种猪场、市品改站
|
市种猪场、市品改站
|
市种猪场、市品改等
|
市种猪场
|
市种猪场市品改站
|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
核心群猪舍改建 3 千平方米
|
则定室改造及测定设备购 置
|
培训中心改造
|
保种选育经营亏损补 贴
|
三元交组合试验
|
技术培训、交流等
|
||
资金使用计划 单位:万元
|
总投资
|
1259.9
|
420
|
130
|
80
|
551.4
|
15
|
63.5
|
|
2002年
|
农业部拨款
|
207.85
|
120
|
|
|
77.85
|
|
10
|
|
市财政拨款
|
130
|
100
|
|
|
30
|
|
|
||
县政府拨款
|
30
|
|
|
|
30
|
|
|
||
业主自筹
|
|
|
|
|
|
|
|
||
2003 年
|
农业部拨款
|
147.85
|
|
60
|
|
77.85
|
|
10
|
|
市财政拨款
|
220
|
150
|
30
|
|
30
|
|
10
|
||
县政府拨款
|
30
|
|
|
|
30
|
|
|
||
业主自筹
|
50
|
50
|
|
|
|
|
|
||
2004 年
|
农业部拨款
|
87.85
|
|
|
|
77.85
|
|
10
|
|
市财政拨款
|
100
|
|
|
60
|
30
|
|
10
|
||
县政府拨款
|
30
|
|
|
|
30
|
|
|
||
业主自筹
|
60
|
|
40
|
20
|
|
|
|
||
2005 年
|
农业部拨款
|
92.85
|
|
|
|
77.85
|
15
|
|
|
市财政拨款
|
43.5
|
|
|
|
30
|
|
13.5
|
||
县政府拨款
|
30
|
|
|
|
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