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城猪保种方案
原发表日期:2005-05-23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通城猪以原产地通城县而得名,属华中两头乌猪种的重要类群,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繁殖力高、肉质细嫩鲜美、杂交配合力好、适应性强等突出的优良特性。 2000 年被列入《国家级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一、品种资源保存现状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通城猪保种工作。 1957 年建立了通城县国营种猪场; 1982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通城县为通城猪保种县,同时湖北省畜牧局成立了通城猪保种技术协作组,在中心产区开展了种猪性能测定工作; 1998 年湖北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和实施了《通城猪标准》。通城县长期以来坚持重点场保种与群选群育相结合,建立了 1 个县种猪场、 6 个联片品改站、 58 个良种母猪基地村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随着生猪经济杂交技术的广泛运用,通城猪被推广到湖北省的 40 多个县市及湘、赣、豫、皖毗邻地区,成为了湖北省开展生猪经济杂交的当家母本品种。 2002 年,种猪社会存栏总量约 8 万头,中心产区通城县存栏通城种猪公猪 15 个血统 30 头,能繁母猪 9587 头。 通城县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有计划地开展了通城猪的杂交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养猪业发展,成为了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先进县”,湖北省“生猪高产县”和“优质三元猪生产示范县”。但通过 20 多年来的杂交利用,给通城猪种资源保存选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和影响,如通城母猪急剧下降,公猪血统保存被动,忽视本品种选育等。面对这种情况,如再不引起重视,通城猪种有丢失危险,同时从遗传角度来说,作为杂交母本不选育提高,时间一长必然会退化,失去杂种优势,杂交利用也就无从谈起。为此,特制订如下保种方案。 二、保种目的意义 保存通城猪种资源基因库及特征特性,并通过适当的选育提高种猪生产性能。为湖北省及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生猪经济杂交提供种源和为育种工作提供必要的基因来源,保障养猪业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任务是,在保持一定规模原种群体、血统数量和母性好、哺育率高、早熟易肥、肉质细嫩鲜美、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繁殖性能和育肥性能,同时考虑适当提高瘦肉率。设想从 2002-2015 年达到如下指标: 1 、繁殖性能:经产母猪窝均产仔 11.6 头,仔猪 20 日龄窝重 40kg 或 60 日龄 140kg 。 2 、肥育性能:在每 kg 混合精料含可消化能 12.14-12.56MJ ,粗蛋白质 13-16% 条件下,育肥期日增重 580g 以上。 3 、生长发育:种公猪达 90kg 日龄 310d ,达 90kg 背膘厚 3.0cm ,成年公猪体长 145cm ,母猪达 85kg 日龄 310d ,成年母猪体长 140cm 。体质结实,背腰平直,有效奶头 14 个以上。 4 、外貌特征:体躯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额上有一撮白毛。 指标年度进展如如表 1 和表 2 : 表 1 经产母猪繁殖性能选育进展
表 2 24 月龄以上成年种猪生长发育选育进展
四、保种方法与措施 1 、建立一个适当规模的种质资源保护场,保存品种基因库。一般来讲,作为猪的保种群体,应着重考虑这个有限群体的有效含量,大了不经济,小了世代近交系数上升快;从保种要求看,关键是多养公猪作用大,效果好。因此,保种场建立一个 15 个血统(本品种现有的全部血统) 15 头种公猪, 150 头母猪规模的保种群为宜。保种群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方式和延长世代间隔办法延长保种年限。保种群不搞杂交。 2 、建立保护区,保种场与保护区相结合保种。在通城县的五里,马、港、关刀、四庄、大坪等边缘山区乡镇设立自然保护区,保存母猪 2000 头。保护区内以生产通城猪原种为主,适当开展二元杂交 ,不搞三元杂交;禁止引进其它品种公、母猪,亚防群体混杂。保护区内及保护区与保种场之间可以进行种猪交流,降低近交速率。 3 、提高选择强度。核心繁殖群采用表型选择与同胞或后裔鉴定相结合的选育方法。为了尽量把真正的优秀个体挑选出来,可采用多留精选的方法,即在仔猪断奶之后,除了生长不良,外型特征不符合标准,奶头数不符合要求等次品外,其余全部作为后备猪。随着后备猪生长发育变化,特性特征较为明显之后再逐步淘汰,从而实现多留精选的目的。 4 、建立种公猪生产性能测定站,有计划把不同血统公猪放在相同条件下对比测定,性能优秀者留作种用或投放社会。 5 、资源保护场保种群选育与自然保护区猪群选育结合起来。在设立的通城猪保护区定期组织公猪评比会,开展母猪良种登记,鼓励农户养纯种、养良种,以提高通城猪群体种质。 6 、科学饲养管理。地方猪的选育,生产性能往往提高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水平太低。因此,应按照《通城猪标准》中的饲料营养水平饲养,以求选择准确,保证选育效果 7 、加强通城猪开发利用,以利用促保种。推广长×大通三元杂交瘦肉猪生产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8 、加强保种选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加投入。通城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和畜牧、财政、计划、粮食、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保种工作领导小组,将生猪保种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重点扶贫工程,解决好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生猪保种费 30 万元,由畜牧部门掌握,专项用于保种体系建设。县畜牧局成立技术小组,负责保种方案的具体实施。 五、资金估算与筹措 1 、内容与投资 ( 1 )资源保护场建设一次性投资 300 万元。其中:建种公猪舍、母猪舍、后备舍、保育舍、测定猪舍、隔离舍等猪舍工程建筑 5500m 2 ,包括舍内设备及安装、工具购置等费用投资 220 万无;饲料加工间及仓库 400m 2 ,包括配合饲料加工机组投资 20 万元;水电设施投资 30 万元;排污设施投资 15 万元;办公楼及生活用户 1000m 2 ,投资 50 万元,其它 15 万元。 ( 2 )保种选育需每年投资 50 万元。其中:资源保护场 15 头公猪和 150 头母猪保种补贴 20 万元,自然保护区 2000 头母猪选育及饲料补贴 20 万元,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5 万元;技术推广及其它 5 万元。 2 、资金筹措 保种场建设一次性投入 350 万元,计划县内自筹 150 万元,需上级解决 200 万元;保种选育每年投入 50 万元,计划县内自筹 20 万元,需上级解决 30 万元。 六、效益评价 保护好通城猪种资源意义重大。项目建成后,保种场每年可提供优良原种 2000 余头,保护区内提供 2 万头,基本满足省内外需要。同时,对有效保存名贵地方猪种,促进湖北及邻省养猪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 二○○二年九月十二日 全国畜牧兽医总畜禽品种资源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