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广东蓝塘猪品种资源保护方案

原发表日期:2005-05-16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原发表日期:2005-05-16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一、品种基本情况 蓝塘猪属华南型小耳黑背猪种,产于广东省紫金县的蓝塘镇,具有早熟易肥、皮薄肉嫩、肉质鲜美嫩滑、温驯易管、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强、杂交优势显著等特性,是广东省地方品种,并被国家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一)品种的形成 蓝塘猪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经济条件以及特殊的选育方法是密切相关的。蓝塘猪的中心产区四周环山,除有一小河通往外地外,过去交通极不便利,形成地理上的自然隔绝。外地猪种很少内引,因此当地猪群长期处于闭锁状态,特别是种猪就地更新。当地种公猪由专业户饲养,采用自然交配,各公猪都有其一定的配种范围,更新时就从其最优秀的与配母猪的后代中选留。母猪也是如此,多半是从其所生的女儿中选留后代,或者从村中群众公认的优秀母猪的后代中选留取代。简言之,当地群众对种猪的更新不论公、母猪,基本上都采用“父老子继,母死女代,代代相传”的单传法。由于长期近交,不良基因多早已暴露而淘汰。蓝塘种猪曾采用连续三代重复交配观察试验,后代的近交系数高达43.8%,仍然没有出现畸形或生活力衰退的现象。相反,蓝塘种猪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体尺指标在逐年提高。其次,蓝塘猪的选种比较严格,不论是种猪还是肥育猪,都是由群众委托给业余的“猪师”代为选择,并付给一定的报酬。“猪师”实质上是在有经验的老农中涌现出来的业余选种专家。他们不是世袭的,而是通过生产实践中逐步被群众公认的。他们不仅有丰富的根据体质外貌选猪的经验,而且对当地各户猪的优劣也很熟悉。往往一对优良公母猪所生的仔猪,在未断乳时,甚至早在配种前后就已预约订购。同村的群众都愿选留这样优良的公母猪后代作种用,这更进一步促使猪群近交系数的提高。当地群众对种猪的要求是体侧毛色要黑白各半,而且头、颈、背、腰、臀就连遍黑色,上黑下白,黑白分界处整齐,且有4-5厘米宽的“晕”(即黑肤白毛)。有效乳头不少于也不多于五对,经调查98%的种猪为五对乳头的。一般群众对选猪也有一定的经验,只是“猪师”的选种技术更为高些,要求更严些而已。由于“猪师”人数不多,标准也就更为统一。 由于长期的近亲繁殖加上严格的选择,形成了蓝塘种猪的体形外貌、生产性能比较一致,遗传性稳定,杂交优势比较明显。 (二)产地与分布 蓝塘猪的产地位于广东省紫金县蓝塘、凤安、好义、龙窝等二十多个公社,其中心产区在秋香江中下游两岸的蓝塘、凤安、九和一带。全县二十三个公社,除南岭公社与五华交界处混有少量泥坡猪外,其余85%以上都是蓝塘猪种。还分布于海丰、陆丰、揭西、五华、龙川、河源、惠阳、惠东等三十多个县、市。此外,江西省、福建省也有引进。 (三)体形外貌描述 1、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蓝塘猪毛色比较整齐一致,从头至尾沿背线为一宽广的黑带。体侧下半部、腹部和四肢均匀为白色,整个体躯的毛色黑白各占一半,黑白分界线比较平整,接近水平直线,且在分界处有黑皮白毛灰白带。 2、外貌描述 (1)体型特征 体型中等,匀称结实,极少有皱折。 (2)头部特征 头型大小适中,嘴筒稍大而翘,额部有“?”“?”“?”形皱纹,耳小直立且薄而尖,颈细而长短适中。 (3)躯干特征   身躯深短圆,背腰微凹,腹大,臀部丰满平直,奶头排列均匀,绝大多数为5对,乳房较发达,乳嘴大而平。 (4)四肢特征   四肢较矮小粗状结实。 (5)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是否粗壮结实、肌肉发育是好还是适中   骨骼发育粗壮结实,极少出现肢蹄病,肌肉发育适中。 (四)性能指标 1、生产性能 (1)160?180天公猪宰前体重  66.0±7.3公斤 (2)160?180天母猪宰前体重  58.7±6.7公斤 (3)160?180天公母猪胴体重  公:40.7公斤,母:36.4公斤。 (4)屠宰率:    公:67.8%, 母:71.4%。 (5)净肉率:  公:10.2%,母:8.2%。 (6)瘦肉率   公:41.9%,母:43.9%。 (7)脂肪厚度 背部脂肪厚度: 公:4.02,母:4.12 腰部脂肪厚度:   公:2.64,母2.77。 (8)骨肉比:     5.2:1 (9)眼肌面积:    21.56平方厘米。 (10)窝(或胎)产肉重    362.6公斤。 2、体尺、体重 (1)成年公猪体尺及体重 体高:?甲最高点到地平面的距离    72.3±6.8厘米 体斜长:肩胛骨前缘到臀端的直线距离    135.3±11.5厘米 胸围:在肩胛骨后缘作垂直线绕一周所量的胸部围长度    125.0±10.2厘米 体重:132.5±15.1公斤 (2)成年母猪体尺及体重 体高:?甲最高点到地平面的距离    60.7±3.7厘米 体斜长:肩胛骨前缘到臀端的直线距离    121.0±8.3厘米 胸围:在肩胛骨后缘作垂直线绕一周所量的胸部围长度    120.0±6.9厘米 体重:109.2±11.6公斤 3、繁殖性能 (1)性成熟年龄  公:5-6月龄,母:4-5月龄。 (2)配种年龄   公:6-7月龄,母:5-6月龄。 (3)发情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情。 (4)发情周期  18-22天左右。 (5)怀孕期    113-116天,平均114天。 (6)窝产仔数   12.14±3.27头 (7)仔猪出生重: 公:0.64±0.14公斤,母:0.64±0.17公斤 (8)仔猪断奶重: 公:3.37±0.62公斤,母:3.28±0.57公斤 (9)日增重:  公:0.43±0.09公斤,母:0.39±0.07公斤 (10)仔猪成活数  9.5头。 (11)仔猪成活率:     94.5% (12)仔猪死亡率:     5.5% (13)一般利用年限公猪5年,母猪6~8年。 (五)目前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结构的变化,蓝塘猪在外逐渐失宠,内销萎缩,饲养蓝塘猪的经济效益较差。因此,饲养蓝塘猪逐年下降,目前除了保种场之外,在产地已很难找到纯种蓝塘猪了。 目前在保种场内已存栏纯种蓝塘猪244头共9个血缘,有115头生产母猪,其中能繁殖母猪数96头,后备母猪19头。 二、保护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由于片面追求近期的经济效益,外来猪种的大量涌入,杂交改良的广泛应用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使饲养地方猪种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又缺少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饲养量逐年减少。有些则濒临灭绝。蓝塘猪在广东省已很稀少,长此下去将面临灭绝的危险。一个品种一旦灭绝,将在地球上永远消失,这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畜牧业持续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蓝塘猪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品种评价 蓝塘猪属典型的华南型猪种,在体型外貌、生殖生理、适应性、早熟易肥、肉质优美等特性的遗传性比较稳定。具有体型较小,早熟易肥,皮薄肉嫩、温驯易养,对高温、潮湿的适应性强。尤其具有高度耐近交特性,其体型外貌、生殖生理、肉质优美等性状表现一致性相当明显,不会因为近交而出现品种衰退现象,具有十分优良的遗传稳定性的优点。 (二)利用设想 地方品种资源只要开发利用得当,还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除了纯繁之外,也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经济杂交,培育二元杂种母猪,供专业户作三元杂用。在完成保种任务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尽最大努力把亏损降到最低。也为将来国内外专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素材。随着我国加入WTO,将养猪业融入国际大市场,创立国有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保种方案 (一)保护形式 1、采用活体保存的方式进行保种,在保存这个猪种有效群体规模、品种特征、生长繁殖性能等性状的同时,进行提纯复壮,通过育种选育手段扬长补短,保持优良性状,改善劣势。 2、采用保种场保种与产区群众性保种相结合的方式。 在保种场内,由于技术、人员、资金比较集中,不但可以对保护品种进行保护,还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场外产区,对于要保护的品种由于群众很熟悉且对其具有深厚的感情,只要适当引导,加上政策鼓励,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断完善保种场的同时,协助产区保持一定的群体数量,把保种场和产区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适时引进来推广出去,使受保护的品种在保种场和产地的群体得到稳定,避免濒临灭绝的困境。 (二)保种目标与规划 1、重点保护的性状 体型较小,早熟易肥,皮薄肉嫩、温驯易养,对高温、潮湿的适应性强。尤其具有高度耐近交特性,其体型外貌、生殖生理、肉质优美等性状表现一致性相当明显,不会因为近交而出现品种衰退现象,具有十分优良的遗传稳定性。 2、近期目标(至2005年) (1)近期目标:在2005年前,资源场保种群体达300头,在产区达5000头生产母猪的保种规模;至2005年总产仔数达13头, 仔猪平均日增重达到438克,60日龄育成率达98%以上。另外,还需加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立精液检验、分装室、饲料化验室。 (2)中长期目标:在2010年,资源场保种群体达500头,在产区达10000头生产母猪的保种规模;总产仔数达15头, 仔猪平均日增重达到480克以上,60日龄育成率达98%以上。 (三)保种方法: 场内保种方法采用“继代选留,自然淘汰,血缘替补,延长世代间隔,闭锁与开放相结合”。 进行保种繁育以后,为了保住每个血缘,采用“父老子继,母死女代”的继代选留法留种,同时为了降低近交系数的增长速度,充分利用地方猪使用年限长的特点,采用自然淘汰的办法,尽量延长世代间隔。但是,由于保种场内群体数量相对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近交现象,这就需要适时从产区引入新血缘,再将选育出的新品系返回到产区去,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从而在保种场内形成了“继代选留,自然淘汰,血缘替补,延长世代间隔,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一整套保种方法。 四、保护措施 (一)组织措施: 成立由省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遗传育种专家、保种猪场及产区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保护研究课题组。由课题组制定出详细的保护研究方法、实施方案: 1、进一步提纯复壮 继续执行已定的地方猪种育种选育方案,对这个品种提纯复壮,进行本品种选育提高,联合科研部门开展对地方猪种抗病力和抗应激研究,进一步挖掘其潜能,充分掌握其优良特性。 2、配合力的测定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猪种,拟进行二元和三元的杂交试验,测定配合力,筛选出2-3个理想的配套组合。 3、开展肉质研究 进行体形外貌、生长繁殖性能、肉质性状等的检验,并探索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针对目前市场对安全产品、绿色肉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品牌产品。 4、完善配套饲养管理技术 为了适应集约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地方良种猪的特点,专门制定出保种场饲养管理方法及饲料营养水平,制定防疫检疫规程并对系谱档案、选留种情况、配种分娩、疫病防治及仔猪生长发育等生产的各个环节资料进行详细记录。 (二)地方财政支持 1989年由省农业厅立项在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建立保种场,期初投资:省政府30万元,地方财政20万元。其后的保护研究工作中,我们每年向地方财政申请的各项科研经费均有5?10万元,在2000年扩建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项目中,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达到300万元。地方猪种资源场开办至今,每年亏损都在10万元以上,除了我们自身努力从其它盈利项目中来补贴以外,该场能够维持到现在,一直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 (三)基础设施建设 蓝塘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任务由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承担,该场地处丘陵小山,地势开阔,距离新城区8公里,有22米宽的水泥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水电供应充足,地下水质好,有100KW变压器和75KW的发电机组,深水井6口,日供水量达500立方米。为了更好地完成农业部下达给我场的保种任务,更合理划分养猪各区功能,在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该场于2000年在场内重新选址,兴建了一个占地20亩,栏舍面积2500多平方米、可容纳300头母猪的独立资源保种场。保种场三面环山,山上种植了水果。保种场远离生活及办公区,只有一条路与外界相通,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屏障,自然环境适宜保种。 根据我国南方亚热带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和地方种猪的生活习性,对保种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布局。新场座北向南,猪舍间距恰当。猪舍由南至北,依次排列是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及待售猪舍。根据地方种猪的特点,结合现代化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栏舍设计。除产房设备较好外,从饲养方式上力求回归自然,猪舍设有较宽运动场,供猪只充分自由活动,使其遗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母猪怀孕前、中期采用大栏小群开放式饲养,怀孕后期单栏饲养;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 该场已兴建成了一个污水处理中心,现已开始运作。猪场的污水全部经过处理后才排放。经环保部门的检测,排放口的水质基本达到国家二类一级排放标准。 为了利于猪的保种及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我场配套建立了精液检验、分装室、饲料化验室和兽医诊断室。种猪的生产、科研资料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保管,实行电脑化管理。 (四)技术支持 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是本项目的技术挂靠单位,同时,还聘请了华南农业大学多名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我场现有员工80人,其中干部职工11人,临工69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助师以上职称的11人,硕士研究生一人,场长是研究生硕士学历,技术力量雄厚,在地方种猪的研究方面,已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保种场非常注重提高技术干部和饲养员的技术水平,多次派员出国学习,经常参加农业部以及省市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和技术讲座,与上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保持密切联系,相互交流。所有直接从事种猪生产的工人都经过技术培训,并熟练掌握生产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每年都在本场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饲养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技术上为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