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福建槐猪保种方案

原发表日期:2005-05-10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原发表日期:2005-05-1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一)产地、分布与数量 槐猪是广泛分布于闽西南山区的一个地方猪种。主产于漳平、上杭、龙岩等县市,分布于大田、平和、长泰、华安、南靖、安溪、永春、德化等十多个县。现有猪群40万头以上,其中种猪5万头以上。 (二)品种形成 槐猪产区属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21℃,最冷月平均气温10?12℃,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12月至次年2月有10-20天的断续霜冻期;相对湿度为76-77%。农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解放以前,山区交通不便,大量农副产品难于外运,当地人民就用大米、细糠、甘薯等高能量的饲料喂猪,以促进猪的脂肪沉积;同时,为了防御兽害,多采用柜式圈养,终年舍饲。由于猪油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油,加上山区交通不便,集市较分散,当时农村经济不发达,当地农民就喜欢生长周期短、便于贩卖的小型早熟的猪。在选种上就选体短胸宽、早熟易肥及性格温顺的猪种,经长期培育而形成了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肉质细嫩及产脂量高的脂肪型猪种。 (三)品种的特征与特性 1、体型外貌 槐猪全身黑色。头较短而宽,额部有明显的横行皱纹,耳小稍向前倾;体躯短,胸宽而深,背宽而凹,俗称“双脊”,腹大下垂,臀部丰满,大腿肥厚,多为卧系,尾根粗大。 槐猪可分为大骨和细骨两个类群。大骨猪体型较大,骨较粗,背较平,产仔数比细骨猪略高;细骨猪比大骨猪矮小,脂肪沉积较早,骨细,出肉率较高。 槐猪系小型早熟脂肪型猪种,体格较小。成年公猪平均体重62.29(27.5-87.6)公斤,体长107.06(83-130)厘米,胸围87.00(76-120)厘米,体高53.18(42-62)厘米;成年母猪平均体重65.17(35.50-73.30)公斤,体长105.69(70-137)厘米,胸围为93.08(62-118)厘米,体高48.09(30-59)厘米。 2、生长发育 据测定,6月龄的后备母猪体重可达40.25公斤,体长78.50厘米,胸围72.40厘米,体高39.00厘米。采用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2897-3070大卡的饲养水平,其生长发育情况如表7。全期平均日增重223克,5月龄前生长速度较快,6-10月龄生长较慢,11月龄后生长速度又加快。槐猪数量性状值的变异系数很大,表明生长发育不平衡。 3、繁殖性能 公猪性成熟较早,个别的在60日龄即可爬跨其他小猪,阴茎已可伸出,一般在8月龄初配,有经验的配种户在10月龄、体重达35-40公斤时才开始配种。公猪最大利用年龄可达16年,一般在头6年内较好。 母猪乳头一般为5-6对。在4月龄左右开始第一次发情,一般在6-8月龄,体重在40公斤左右时初配。发情周期为18-22天,发情持续期为3-5天,个别的达6天,但以3天的占多数。据资料分析,发情持续期为2天的占3.34%,3天的占73.62%,4天的占10.43%,5天的占10.43%,6天的占1.04%。配种时间一般在发情后第2-3天。 妊娠期115天(110-120)。据资料分析,怀孕期为114天的占23.20%;大部分可延长1-2天,个别的可在105天分娩。母猪产后第一次发情在断奶后5-7天,优秀的母猪可利用二十多胎。槐猪的繁殖性能见表8。 槐猪的产仔数,据调查,第三胎即可达稳定水平。第一胎产仔数最低,四胎以后,每胎可保持在8头左右的水平(表9)。 4、肥育性能 槐猪具有突出的早熟易肥、边长边肥的特点。对1头58日龄及2头61日龄的小猪进行屠宰测定,这些小猪已分别沉积板油95克、96克及82克。断奶以后,仔猪边长边肥,含脂量随年龄而增长,4月龄脂肪量占胴体的14.50%,6月龄占17.04%,8月龄占21.82%,10月龄占23.37%。 槐猪采用每公斤混合料2-10月龄的含消化能2897大卡、可消化蛋白质140.30克,10-12月龄的含消化能3073大卡、可消化蛋白质60.40克的一条龙饲养法肥育时,自60日龄至350日龄,平均日增重248.10±153.30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消化能12147.52大卡。采用吊架子肥育法,4月龄开始吊架子,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1876大卡、可消化蛋白质71.30克。4月龄前及10月龄后的饲养水平与“一条龙”法相同。其平均日增重为206.00±103.96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消化能11859.52大卡。 据屠宰测定,平均体重为73.36公斤的肥猪,屠宰率为74.91%,6-7对肋骨上方膘厚5.82厘米,皮厚0.34厘米,板油重3.91公斤,板油占胴体重的7.10%。胴体肉脂比例为1:1.68,骨骼重占胴体重5.32%。 5、杂交利用 用约克夏公猪与槐猪杂交和用长白公猪与约槐一代杂种猪杂交,约槐杂交仔数为8.3头,长约槐为11.8头,分别比槐猪提高15.30%、63.90%;断乳窝重分别为88.80公斤、118.90公斤,分别提高14.60%、53.40%。 据杂交肥育测定,用每公斤含消化能2829大卡的混合料(大麦40%、麸皮35%、米糠10%、花生饼10%、鱼粉4%、盐1%)喂饲,其日增重:约槐杂为465克,槐猪为338克,约克夏猪为430克,杂种优势率为13.70%。每增重1公斤消耗消化能:约槐为11707.72大卡,槐猪为13981.47大卡,约克夏猪为12425.23大卡,杂种优势率为10.87%。约槐猪、槐猪、约克夏猪的屠宰率分别为67%、66%、64%;眼肌面积分别为20.30平方厘米、17.80平方厘米、21.60平方厘米;膘厚分别为5.2厘米、5.5厘米、4.1厘米,花板油分别占胴体重的7.57%、8.51%、3.84%。 约槐杂种猪的屠宰率及眼肌面积均有所提高,脂肪含量虽略比槐猪低,但仍很高。 (四)评价与展望 槐猪具有早熟易肥、边长边肥、沉积脂肪能力较强、骨细、肉嫩味美、屠宰率高、性情温和、能适应地粗放的饲养管理等优点,并且是调制“烤猪”的良好材料。但生长较慢,个体差异较大,有较大选育能力。今后可作为“烤猪”的专用品种,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实行品系繁育,进一步提高其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并有计划的、适当的开展杂种优势利用。 (五)保种方案 1、保种方式 (1)兴建保种场。在大田、上杭各建立一个槐猪保种场,槐猪保种的基础群数量为100头母猪、20头公猪(其中公猪血缘达6个以上)。大田原种场以提高繁殖性能为主,兼顾日增重、背膘厚和料肉比,上杭原种场以提高生长性能为主,着重考虑日增重、背膘厚和料肉比,为维持槐猪肉质,条件许可,还应增加肌间脂肪选育指标,兼顾繁殖性能。争取经过5-6个选育,形成两个选育群。 (2)建立繁殖母猪群。在大田、上杭各建立一个扩繁场,扩繁场规模为300头母猪、15头公猪。扩繁场种猪来自两个原种场,开展两个选育群间的交配,为饲养户提供性能优良的种猪,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巩固槐猪保护区。对大田县、上杭县已建立的槐猪保种区不断进行完善,使保护区内的槐猪的生产性能不断得到提高,种群数量得以维持。同时,其它主产区和分布区也要划出一定区域作为槐猪的保种区,保持槐猪种群的应有数量。 2、技术指标 繁殖性能:经产母猪产仔数9-10头/胎 日增重、背膘厚、瘦肉率、料肉比等指标进行系统、科学的测定,今后五年应对福安花猪的日增重、背膘厚、瘦肉率、料肉比等指标进行系统、科学的测定,形成槐猪的品种标准。 3、保种措施 (1)做好宣传工作。宣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2)筹集资金。资源保护是一项具有明显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公益事业,本身不一定有经济效益,各级财政要设立保护专项资金,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踊跃参与资源保护工作。 (3)有计划地开展杂交改良工作。加大《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力度,对槐猪杂交改良要科学有序进行,防止过度利用,造成优良基因丢失,产生资源枯竭,保护区内严禁随意杂交。 (4)动态监测。不定期开展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第一手真实材料。 (六)建设内容 在上杭、大田两个县分别建立原种场和扩繁场,并划定保护区。 (七)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今后5年,槐猪保种需投入保护经费1000万元,其中原种场和扩繁场每头母猪按1万元投资预算,共需800万元;150万元用于保护区内饲养母猪、公猪饲养户补助,50万元用于原种场槐猪繁殖性能、日增重、背膘厚、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工作。在1000万元总投资中,争取农业部投资500万元,省、市和县三级配套500万元。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品种资源处